「海造的風機」 台灣首支VR互動新聞專題誕生
2018-12-07 17:26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╱即時報導
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新興科技媒體中心,歷經超過半年製作,砸下逾百萬元,完成「海造的風機」離岸風電專題報導,為國內首支3D-VR互動式新聞作品,全長約十二分鐘。作品中加入風的體感,模擬在風場被海風吹拂的感受,觀眾還可「上天下海」,彷彿置身新聞現場。
台大新聞所在科技部、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與台大經費協助下,就國內重要的離岸風機能源議題,進行VR新興科技媒體實驗。台大新聞所昨天召開記者會,邀請科技部長陳良基、HTC虛擬實境新科技部門副總經理鮑永哲,一同出席討論。陳良基更親自戴上頭盔體驗,他相當看好未來傳播媒體與新科技的契合。
陳良基表示,雖然是電腦動畫,但進到實境的感覺「很真實」,感受到海浪在打擊,人跟生物之間的連結是存在的,「不是置身度外看新聞,而是新聞事件中的一份子。」
陳良基指出,VR的推動對媒體傳播有很大幫助,當只是聽人家說,能記下的可能只有5%內容,但若有相關體驗,可提升至三至五成,親身操作之後,「可能一輩子忘不了。」
該新聞主要執行者、台大新研所教授林照真表示,為打破現今新聞的困局,因而利用VR科技創造出傳統新聞所沒有的沈浸感和互動性,觀眾可以飛翔或沉入海底,體驗海風的強弱,彷彿置身新聞現場貼身了解,進而形成自己想法和判斷,打破傳統新聞平衡報導「虛無」的感受。
「VR新聞未來可用在深入報導、紀錄片等。」林照真說,國外媒體已在嘗試VR新聞,如英國BBC就把記者當年在二戰的真實錄音融入,建模出轟炸機實錄,或結合一百多個敘利亞難民口述故事,用VR製作紀錄片,還原難民的逃難歷程。
台大新聞所指出,VR如何協助新聞產業進行報導,是個全球正在研究的問題,目前還在實驗階段。然而,一旦稱之為新聞,在內容上就須是真實的,因此在進行數位3D創作前,還是和傳統新聞一樣,必須先進行資料蒐集、專家採訪,呈現報導的核心內容。不同的是,在採訪時,新聞記者還要設法把場景拍下,帶回來由工程師建模,以便完整呈現新聞場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