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持續拉警報,外出都要緊戴口罩,防禦力最強的,當然就是醫療人員配戴的N95口罩,對於空氣中約0.3微米的細菌微粒,可以提供高達95%以上的過濾效果。其實這樣的防護還是非常不夠,因為在環境空氣中有更多遠比細菌、冠狀病毒還要細小的空汙微粒,隨著空氣流動進我們室內,被我們從肺、皮膚、血液吸收,造成肺癌、膀胱癌、心血管疾病、肺阻塞、甚至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的死亡率逐年飆升,全球每年致死700萬人!
WHO:空汙每年致死700萬人!
2018年的10月30日,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空氣污染與健康全球會議(Global Conference on Air Pollution and Health)就指出,空氣污染會對人類健康形成巨大傷害,且為現今世界上造成人類過早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。
空汙中大家最知道的就是PM2.5,是近幾年空污、造成國人肺癌的主因,據WHO統計:「2012年全球700萬人死亡,與空氣汙染有關,平均每八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空氣汙染。」
空汙真的超傷身!不要小看環境帶來的傷害
1.呼吸道疾病
由於PM2.5太微細,連支氣管纖毛都無法過濾,最後P.M2.5會沉積在支氣管及肺泡中,導致細支氣管擴張、肺水腫或支氣管纖維化、哮喘、肺活量下降、增加肺結核感染等。
室內外「吸入型過敏原」與「空氣汙染物」的過度增加,不但會造成健康的民眾產生呼吸系統疾病,對免疫力較差的過敏病人會造成更大傷害;研究顯示,當懸浮微粒濃度每增加100 μg/m3時,過敏氣喘病童會增加1.39倍的臨床呼吸道症狀。
2.肥胖與糖尿病
過去總是認為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是肥胖、缺乏運動和遺傳因素,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,空氣污染與糖尿病之間存在聯繫,因為空污會引發身體發炎,降低人體管理胰島素的能力,光是在2016年,空污在全球就造成了320萬個糖尿病病例。
3.眼睛疾病
空汙除了影響會呼吸道、鼻子之外,更容易影響黏膜,而眼睛黏膜則是最常受害的部位。眼部不適,大多與接觸空氣的「淚液層」變化有關,空汙中的化學物質或煙霧可能會影響淚液層穩定性,引發搔癢、乾澀、灼熱等乾眼相關症狀,若是刺激性的汙染物甚至會造成發炎反應,讓症狀更嚴重。
4.心血管疾病
許多研究顯示,空氣汙染會增加冠狀動脈硬化、心臟衰竭、中風、胰島素阻抗性、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。P.M2.5沉積在肺中較小的氣管及肺泡並進入血液,造成血管內壁的發炎反應,導致動脈硬化和形成血栓,造成缺血性心臟病、心肌梗塞、心律不整等心血管疾病。
著名的美國心臟醫學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AHA)曾經發表聲明,表示空氣中的懸浮顆粒(particular matter,PM)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,短期暴露在PM2.5的環境中數小時到數星期,可能就會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甚至引發死亡,長期暴露更是會減少餘命。
5.腸道疾病
陸續已有一些研究發現空氣汙染也跟腸胃道疾病有關,金屬工業粉塵可能會增加大腸癌風險,空氣汙染也可能會增加盲腸炎、孩童急性腸胃炎機會;2010則有研究發表,暴露在空氣汙染中的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懸浮微粒,可能會增加年輕人發生發炎性腸道炎的機會。因為這些懸浮顆粒和化學物質其實也會被我們人體吃進去,進而影響並改變腸胃道的常在菌落種類及其功能,同時也誘發腸胃道產生過多發炎物質,影響腸道的通透性而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,讓腸道呈現惡性循環下去。
參考資料來源:
.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
. State of Global Air
相關商品/廣告
推薦閱讀:
新冠肺炎今爆增8例醫示警:台灣很快重現單日雙位數確診